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建筑论文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分析

时间:2023-01-02 21:04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建设水平也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能够起到预防疾病,保障人们健康的作用。本文对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从设计原则展开,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门诊;医技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筑需要承接一系列医疗卫生活动,对于建筑的功能及形式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现代化建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提升了建筑的美观性,但其建筑形式和功能一定程度上得不到体现。因此,有必要对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进行讨论。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三明市宁化县,为道路交叉口,交通较为便利。项目建设地形高差起伏较大,地形以北部高、南部低为总体的走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服务中心的建设。项目周边以景区和农田为主,西部为休闲广场,南部和东部为道路,北部则是农业用地。此外,项目规划的用地红线与南侧之间有15m的城市绿化用地。

  2设计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考虑保健院本身的性质,又要与患者的体验相结合,打造出安全、舒适的环境,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此外,医院还需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根本原则,提升设计的合理性。

  2.2坚持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区域设计时,要将设计范围与原有景观环境相结合,保障环境局域的联通性,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规划区域原有生态系统时,设计人员需要转变思想,保障原有景观环境的同时进行资源的规划整合,提升设计项目中景观环境建设的合理性,增加场地的宜居功能。此外,还需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选取植物,保障区域景观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升生态建设的科学性。

  2.3坚持交通合理性原则

  区域交通流线的设计要结合区域原有的道路,并与城市道路规划相联通,提升运行的合理性及有序性。项目建设范围中要与周边环境及区域交通建设连接,由此将区域总体流线进行规划,实现设计场地内外部的有效连接。此外,设计人员需了解区域原有的用地布局,将流线与功能分区相整合,提升交通流线的合理性。

  3总体布局

  3.1用地现状

  通过对于整体设计的用地进行分析,将空间流线相整合,在考虑区域使用人群及区域功能的前提下,形成功能分区的建设。其中,主要对交通流线、功能分区及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整合,进而完成本次设计规划。例如,项目中建筑多以弧形分布,将广场围合,形成一道景观流线,保障使用者的集散,疏通人流。进行绿地设计时,考虑到服务中心的建筑功能,结合使用人群,将区域整体绿地集中在项目的北侧,由此保障景观建设的合理性[1]。规划整体布局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规划用地的功能分区进行整合,提升区域间的联通性。进行项目设计时,要结合项目的区位展开,综合分析景观环境,由此贯通建筑的功能及形式。其中,项目总用地面积15600m2,具有功能性强、人流量大的特点,因此进行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场地的人流量和周边区域环境,保障服务中心基础功能的实施。用地规划需结合周边的交通流线,合理划分建筑工程分期,保证工程建设周边环境相结合,实现二者间的衔接,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中,交通是首要的因素,由此要将项目建设的用地划分和交通流线进行整合,提升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将区域与城市交通进行连接,清晰划分区域布局。公共卫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以人文和生态作为建设的主题,促进城市景观与设计氛围的融合。

  3.2功能分区

  人本项目根据建筑使用人群及相关规范,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分区:西侧是6层的妇幼保健医院综合楼;东侧为11层的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其中包含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和县卫生监督所,满足区域基础设施的功能。同时,主楼中负一层为人防地下室,平时作为停车区域,满足本楼对停车需求;项目的北侧则设置为附属楼,与北高南低的地势走向相结合,由此规划2层的地下室,提升空间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附属楼的地上部分由食堂、洗涤间和仓库等功能分区构成。功能布局需与总体规划和用地理念相结合,遵循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进行医疗卫生公共区域建设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目前及日后的使用需求,由此形成建筑的合理化建设。规划功能分区时,要将“动”与“静”的使用功能进行区分,进而整合建筑功能间的放置,由主景观流线串联。例如,本项目的功能分区选取时,将具有办公性质的主楼放置在区域的中心位置,方便内部工作人员及来访者的集散,提升区域的可达性,减轻区域交通压力[2]。此外,合理功能分区的规划能够保障医院的开阔性,使其更好地迎合来访者,为患者提供集散性能较好的广场,从而形成交通流线体系,提升区域间人流、物流等的便捷性,增加区域间的联通性。功能布局的规划整合有利于形成区域组团,将同类型的区域集中处理,实现保健院的治疗与康复功能分区的一体化,将办公、试验与检验等相关的功能相结合,提升区域间的工作效率,提升联通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与原有景观融合,进而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实现公共资源共享性,促进资源与外界间的联通,使区域间的设施更加符合医疗卫生建设。在此基础上,设计增加了局部的景观区域,组成区域小景观,起到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提升景观的联通性。

  3.3流线组织分析

  设计结合场地的功能,将区域的流线进行整合,提升各功能分区间的可达性,由此实现保健医院区域布局的合理性。设计主要选取两个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场地西南角,同时配套设置地下室车道,进一步实现人车分流。次入口位于场地东侧,与紫竹路相联通,保障场地间流线的联通。此外,场地内部设置了一个5m宽的环形道路,有利于区域间的联通,也能够满足场地消防的要求。其中,进行场地设计时,采取了屋顶花园的手法,将机房层顶部进行改造,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美观性,保障场地的正常建设[3]。急诊及门诊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功能区,应使空间易识别,流线顺通,分区合理,保证患者顺利就诊。规划设计以人车分流、医患分流等作为主要的分类原则,提升区域流线的组织性。道路流线骨架的设计能够将功能分区相串联,由此整合设计场地的功能分区,形成道路的人流、车流路网,实现城市交通运行的合理化。

  3.4建筑立面设计

  进行建筑设计时,本设计方案以现代化作为主要的设计风格,并融合部分宁化客家的景观元素完善细部设计。例如,斜屋面、穿斗构架及窗饰等细节的使用,能够丰富建筑的立面建设,增加建筑的文化性。南部窗户的设计中,采用了木纹百页的设计形式,具有简洁大方,整体连续性强的特点,形成细致、优雅的感觉,提升保健医院的整洁性。此外,材质的选取中以青灰色和白色为主,使景观建设的风格别具一格。

  3.5建成使用效果

  本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已近三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的设计基本满足了甲方的使用要求,改善了周边医疗条件。

  4结语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的规范性能够提升我国基础设计的合理性,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代医疗建筑越来越需要加以关注,以促进公共卫生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冬妮.医养结合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以AD患者为例[J].设计,2020,33(2):96-99.

  [2]张潇.基于人本思想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计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9.

  [3]邱航,黄彬,杨晓霞.医院建筑设计的工作界面初探——以四川省华蓥市卫生医疗服务中心为例[J].四川建筑,2018,38(6):300-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