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准备与细节打磨
时间:2022-02-22 09:34 所属分类:课题申报 点击次数:
大家对于社科准备是怎么样来准备的,是不是指南发下来就拿来看一看、挑一挑有没有我们能报的题,那个时候再去想。实际上,我们脑海里还没有一个固定成型的题目,只是从指南里边摘取的,时间上就有点仓促,正常应该是已经有一个题目在心中了,甚至这个题目的框架我们都基本有了,然后我们带着这个题目去对应指南,不论是方向性条目也好,还是指定性条目也好,看指南中的哪一个能跟我们这个接近。这样一来,我们的准备相对来说会较为充足。既然可以拉长国家社科申报书的写作准备,建议大家可以做一个长时间的规划和准备,相对而言,咱们的命中率能更高一些。
1) 文献随时梳理
想必大家写本子尤其涉及参考文献这一块是比较痛苦的,比如说我现在开始写了,要下载文献,然后整合到一个文件夹,好比有100多篇文献,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这100多篇文献梳理出来,然后做成文献综述,短时间内(可能一两个星期)就要把文献综述做出来,这确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儿,因为100多篇文章,我们很可能有看了这篇忘了那篇的感觉,总是返回头来重新再看,会浪费一些时间。再有,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好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文献,确实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存在,可能写出的文字综述也会比较凌乱,质量也不高。
建议大家能够养成一个随时梳理文献的好习惯,比如说以一两个周为单位,我们可以把自己研究领域新开发出来的能够下载的国内外文献,打印出来。随看随学,其中有好多文献我们可以随时留起来,写本子的时候就不会再毛手毛脚地去搜文献了。以一两周为单位计算,新刊出来的文献没有几篇,而且不好的我们还可以淘汰掉,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简明的阶段性综述,随着时间积累,等我们写社科本子的时候,我们的文献综述已经积累了很多,我们可以在里面节选删减、压缩凝练,相比一股脑一篇篇看了再写要省时间,而且质量也相对较高。随时对文献进行梳理,这一过程优势在于能随时掌握学术前沿,什么是热点、焦点,不用问比人,多看文献就知道,大家都在研究的,一定是热点、焦点。他们都研究了什么,从哪个角度研究的,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我们再去独辟蹊径。
2)方法甄别学习
课题本子里有单独一块来写研究方法,同时,总体框架里也有研究方法,总之,研究方法是贯穿于我们这个本子始终的,也是特别重要的,研究方法相当于是工具,想让别人相信我们能够做成这个研究任务,得说明我们有做成这个任务的得力工具,且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这一目标。
现在随着咱们社会科学的发展,方法与时俱进的速度非常快,除了经典方法还有很多方法是新方法。评审环节中,尤其是盲评专家,他们应该都是活跃在研究领域中一些年富力强的专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一直在接触学术前沿,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方法的前沿。如果我们写的方法是比较新的,那么盲审专家就知道我们也是在学术前沿匍匐前进的学者,如果我们写的方法特别老旧,甚至说这一方法都不太能解决研究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还在写,那就是说明在方法的与时俱进上是存有欠缺的。
方法怎么找?文献随时梳理,在已经刊发出来了的文献中,学习借鉴别人使用的方法,比如现在有很多人都用到了这一方法,而且它有很大优势,那我们可以提前进行学习,我们既能掌握住前沿领域的方法是什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而不至于闷头学完一个方法后才发现大家都不用了(可能这种方法已接近淘汰),白白浪费时间,影响效率。
3) 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提炼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术敏锐度。其关键在于平时的日常积累,有的老师他的学术敏锐度高,这种素养也不是天生的。其实就是人家看的多,了解的多,学习的多。比如一些新出台的新政策,文件刚一出来人家就下载下来,就开始阅读、学习、琢磨了,看这些文件当中哪一些提法和自己的研究能契合上,并认真记录,随着积累的逐渐增多,想法也就多了,进而选择就多了,而不是手上就只有一个题目,除此之外写不出别的,那就说明我们还是没有养成对热点和焦点问题随时随地进行提炼的习惯。
以抖音为例,最近在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就是生三胎的问题。有趣好玩之余我们还有思考,这些博主们要的是流量,如果提的话题不热,大家不关心,也就没有流量了。2021年国家放开三胎政策,其背后是因为中国人口生育率出现断崖式下跌,反映在学术问题上,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建议合不合理,比如说北京出台的政策是生三胎可以优先享受公租房。而有些网友评论说都要生三胎了,还租房子住吗?由此可见,群众对于保障措施的出台,不能说不买账,只是买的程度不高,也就反映了该保障措施的力度太小。我觉得今年国家社科关于生育问题肯定有不少项要立,比如三胎生育如何刺激生育率,甚至说婚育观念的转变这方面应该都是属于相对热点的这种立项方向,当然从方向当中,我们还是要提炼出科学的问题来。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想提升科研敏锐度,实际上信息无处不在,就看我们怎么样去进行捕捉了。
4) 研究体系设计
每一个科研者,每一位学者都应该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设计体现在各个方面,写本子,我们要画技术路线图,这个图我们得设计,本子的内容也得设计,写个什么题目的小论文也得设计,所以说整个科研工作的过程都离不开设计。大家要注意课题本子和论文要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设计,就说我们不要把自己的论文和课题本子脱节,本子当中需要用到前期研究基础,假如说我们想申报这个课题,这两年就先把握住这个方向发几篇文章,如果发不出文章来的话,前期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的观点,那一块就没法写。5篇代表作写不上,课题本子的这个题目虽好,那也只是空中楼阁,缺乏支撑。但是,如果前期把论文题目设计好,设计成一个系列,围绕这个点,能够有几篇发表的文章,那申请课题的时候,就会对我们的选题形成有力的支撑。另外,如果我们随时有一些比较好的思想火花,也可以把它积攒下来,可以用来出版一些专著。因为有的时候过于前卫的一些思想,在没有其他学者支撑或印证的情况下,我们发论文恐怕比较困难,那可以考虑出版专著,把我们的思想荟萃起来,这也是一个支撑。
运用主线(论文)加旁支(专著)的方式。主线就是论文,围绕着我们想要研究的主线设计论文题目,别跑远了,一旦跑远了它就成了掉队的单蹦个式的论文,起不到对课题支撑的作用了。旁支就是专著,把一些逐渐积累的想法最终落地形成专著。
以上4点,是关于大家申报的一个长期准备,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咱把这个功夫下在平时。等我们再写本子的时候,就会发现效果会好很多,而且非常优雅从容。
5) 排版美观,雕琢细节
最后,要说的相对比较简单,大家在写本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形式,要把它当作艺术品一样进行雕琢。比如字号,一般来说我们选小四、宋体或者是五号字,行间距也要注意,字不要太密就行。我们学校让选1.2倍(行间距),我觉得20磅可能更好看一些,重点需要突出的内容大家可以加粗或者是加下划线都可以。标点符号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合乎规范,细节决定成败,因为有些专家是很挑剔的,他会觉得你学术不规范。举例子来说,两个书名号之间不用加任何符号,以前总以为两个书名号之间要用顿号隔开,其实不需要。我举这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焦点符号使用要合乎规范,千万不要因为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规范,给专家留下一种不太好的印象。
大家在通篇写完之后,再去读一读,很多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才会发现,比如某句不太通顺,或者哪里语气不太好,哪个地方说得太绝对了,我们再读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领悟,进而去进行修改,就会越改越好,与好论文是改出来的一样,好本子也是改出来的,我们可以找一些行内的(一定是小同行)给我们提修改意见。之所以不找大同行,是因为大同行提不出特别深入的意见来。实话实说,大同行能提一些相对来说通用的或者是比较泛化的修改意见,但小同行就不一样,他(们)对我们的研究内容都是有深刻理解和钻研的,所以他对我们的内容设计各方面能够提出更加深入的意见来。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本子放置一段时间(比如一星期),再进行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这时我们可能对本子又有了新的想法,之前看着特别顺眼的地方,可能突然就不顺眼了(发现了问题),这种间隔性修改也很重要。打磨过几遍之后,课题本子的整体质量会比以前要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