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开头模板范文

时间:2023-05-08 21:14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研究背景”是博士论文绪论部分首先要写的。不过,很多人不清楚“研究背景”到底写什么、怎么写。优秀博士论文是最好的仿写资料。由于自2014年起不再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本文主要依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选择相关优秀博士论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五个模板。

 

一、“单要素”写法

 

博士论文“研究背景”单要素写法,就是着重围绕一个要素去写。常见于人文科学专业的博士论文。

 

1.1选题由来与研究目的

……问题是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指出,……问题,是当代……的前沿课题或说“尖端”课题,有许多问题尚在深入讨论和激烈论辩中。本文所说的“指称”属于语义语用概念。有学者提出…………。本文将指称统一看作语义语用概念,而不区别所谓的“句法有定”和“语义有定”。

具体到汉语的指称问题。……指出,……。目前对指称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概念:……。例如,……,这也导致……产生歧义解读……

……解读的系统性差异也集中反映了……差异。……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及其与……因素的交织,使得问题更为复杂,也更值得探讨。

有学者已看到……的复杂性,并对其中……等展开研究。……。但总的来说,在目力所及范围内,对汉语代词指称语义的专题讨论并不丰富。

本文希望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综上,本文主要研究……

 

上述文字,出自浙江大学吴越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研究》。从内容表述看,其研究背景写的很像学术史梳理,即围绕“理论”这一个写作要素在写。作者首先指出自己的研究主题是学界热点,并使用引用加以佐证。之后,又对论文核心概念“指称”做出说明,通过已有文献推导推导出自己所主张的概念界定。再往后,作者围绕“汉语指称”做文献梳理,并分别推导出了“汉语的歧义解读”“指称问题的复杂性”等问题。然后,作者又围绕“指称的复杂性”继续梳理文献,得出“总的来说,在目力所及范围内,对汉语代词指称语义的专题讨论并不丰富”的结论。基于上述论断,作者得到了自己要研究的四个具体问题,并在最后再次重审了自己的研究内容。

 

二、“双要素”写法

 

博士论文“研究背景”双要素写法,主要有:理论+特殊性、历史+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历史。

 

(一)理论+特殊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前辈学者笔耕不辍,……,但对于……的研究,至今才如晨曦初现。……

目前对……的研究,集中在……研究中,故而多见……。对于……”研究,又集中在……。从研究路径来看,…………,学者从……视角探究……无可厚非,“管中窥豹,见其一斑”也是……研究常见的手法。但因……系统研究仍缺乏,大量……仍然掩埋于历史长河中等待挖掘,因而过多同质性个案研究难免落入“见木不见林”的巢臼。基于此,本文确立了系统研究……的方向。

上海是近现代妇女报刊滥觞和发展的中心城市,…………。但对于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的全面系统研究仍是学术空白。

因此,本文以上海为中心,仔细钩沉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料,……,系统梳理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的历史沿革,……。

 

上述文字,出自华东师范大学赵蓓红的博士论文《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1898~1949)》。作者一共写了四段话。前两段写的是学界关于近现代(妇女)报刊史的理论研究,也可将其理解为学术史。第三段写的是上海近现代妇女报刊史,强调的是近现代妇女报刊历史洪流中上海这一地区的发展情况,强调的是上海的特殊性和独特价值。在该段结尾,作者又提到“二三十年代时尚现代的女性生活场景促使妇女报刊众声喧哗。但对于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的全面系统研究仍是学术空白”,从而为最后一段推导出自己要研究的“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做好了铺垫。

 

(二)历史+理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一、从程朱理学人性二元论谈起

人性论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议题。关于儒家人性哲学的研究,有学者以为,宋明时期的理学人性论是儒家人性哲学的顶峰,……。而理学人性论的重要特色便是人性二元说,……。那么,学界为何如此高度推崇宋明儒者的人性二元论呢?我们以为,这有必要回顾一下理学人性二元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

程朱为解决这个问题便提出“理”的哲学范畴。而“理”,作为一个纯粹的思辨性哲学概念,在程朱那里,它至少有以下含义。……。

程朱将理气关系的讨论引入到人性研究领域。

首先,……

其次,……

最后,……

以程朱为代表的学者以理气关系讨论人性问题,……。这较好地解决了儒家哲学史上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争讨。……但是,这也隐藏着一个问题:……事实上,学术界早已经有很多学者意识到这点。……这些学者的表述虽然略有所不同,然而都共同揭示了一个道理:先秦两汉儒者并没有类似宋儒那样,以体用二分的视角来论性的路数。换言之,“体用论”思维或许并不是早期儒者相对成熟的讨论人性问题的模式,……。

二、“气性论”的含义界定

在审视理学人性二元论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以为,早期学人论性兼及“气”,甚至是以气为性。如,《朱子语类》载:……。由此可见,“气”或许是研究先秦两汉儒家人性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着手处。

而事实上,从儒学史的发展看,“气”已经成为先秦两汉儒者们研宄人性问题的重要工具。

……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上却是,……。正如有学者指出:……。……我们以为,这非但不是中国文明的劣势,而是中国文明所具有的独到优势,这恰恰是西方哲学所难以比拟的。

事实上,从……来思考……,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诸如戴震说……。……从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或许是研究……的另一条路径。

总而言之,坚持……为主线,探索……,这个任务颇具意义和挑战。……。

上述文字,出自山东大学任鹏程的博士论文《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孔子到王充》。为了推导出研究问题,作者采取了舍近求远的写作策略。自己明明是想研究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却首先追问“学界为何如何高度推崇宋明儒家的人性二元论”,并回顾了理学人性二元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之后,作者从孔子和孟子开始梳理,一步步回顾到“程朱将理气关系的讨论引入到人性研究领域”,以回顾历史的方式确认了人性二元论的历史地位。但与此同时,作者在“历史背景”的最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理学人性二元论架构并不能反映先秦两汉儒家人性说的真实面貌。言外之意就是二者存在一些差异,有必要研究先秦两汉儒家对“性”的认知。于是,作者接下来又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做文献梳理,不仅发现了两汉哲学以及包括先秦在内的“以气论性”的思维模式长期在学界没有得到较为公正的待遇,而且推导出以气论为基础谈论宇宙生成论的具体演变,是中国文明所具有的独到优势。最后,作者又梳理已有文献支撑自己的上述判断,并提出“将人性论放置于宇宙论视野之下,以天人同气立场审视儒家人性论,或许是研究先秦两汉儒家学派人性论的另一条路径”。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研究视角的推导。

 

(三)理论+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制度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制度类型和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理的成效。除了……强制度之外,国际社会中存在一些……弱制度。就理论上而言,这两种制度类型与治理结果之间存在四种潜在关系:1)……2)……。3)……4)……,本文的相关解释则正是围绕这一组关系展开。

传统研究集中于“强制度-强治理、弱制度-弱治理”两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制度类型与有效性之间确立了一种线性关系。……。……产生了一个潜在论断:行为体总是倾向于建构强制度。

然而,通过对当前各议题领域的梳理可以发现全球治理存在一个重要现象:弱制度直接由行为体设计产生,并且在相关议题治理中表现出更强的相对有效性。例如,……。当前相关议题与上述预期存在的差距导致了下述困惑:……。

 

上述文字,出自外交学院齐尚才的博士论文《全球治理中的弱制度设计——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巴黎协定>》。这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环节相对简短。作者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在理论层面,强制度和弱制度这两种制度类型与制度结果之间存在四种潜在关系,且传统观点认为强制度比弱制度更能推进行动的开展;二是在实践层面,弱制度比强制度表现出更强的有效性。显然,理论层面的推导和实践层面的结果是冲突的。于是,围绕上述矛盾,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

 

三、“三要素”写法

 

博士论文“研究背景”双要素写法,主要有:国际+国内+影响、国家实践+社会现实+社会影响、概况+影响+现实、人类历史+国内历史+当今现实。

 

(一)国际+国内+影响

 

1.1.1研究背景

世界是一个由各个国家和区域组成的有机共生体,……,各国及各区域通过……。各国通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全球价值链中……。但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价值链并非是……,这不仅体现在……,也体现在……,也导致中国面临巨大的障碍和困难,……。目前……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关系或者是……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导致……,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根据……的界定,……。基于这一界定,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目前所处于的……的状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另一方面,……,使得中国在……方面面临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引发……等问题。

另外,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也难以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支撑。从外部环境看,……。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虽然快速恢复,但也……。

综上所述,……使得中国无法实现依据传统路径……,而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又迫使中国不得不……,因此中国目前急需寻求……。……本文……以……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并深入探讨……。

 

上述文字,出自山东大学潘雨晨的博士论文《“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作者首先介绍国际背景,即各国都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但是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存在负面作用。之后,作者在第一段分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的负面影响,并着重提到了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段,作者从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环境等两个方面,继续介绍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第三段,作者首先总结概述前面两段所提到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以及国内外背景对中国的影响,之后推导出自己的切入点以及研究内容。

 

(二)国家实践+社会现实+社会影响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一、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的教育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教育的发展都不断致力于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以促进起点公平。2018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从数量来看,……,然而,……。从2002年提出……2017年提出……,政府……。当“有学上”的诉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质量提升视角下的“上好学”的问题值得关注,教育公平的关键点从起点转向过程。正如我国学者……的观点:……。教育要实现真正高质量的公平、均衡与优质,就必须树立过程公平观,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投入到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

二、从简单平等到个性关怀的公平理念深化

当教育公平的聚焦点从扩大规模转向提升过程质量,对于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与感受的关注就成为了衡量学校教育公平与否的第一把标尺,……,而现实的教育情境中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教”、考试的“评”,而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学”,缺乏对于学生学习体验和公平感受的关注,更缺少对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引导。美国教育学家……提到:……。瑞典著名的教育学者……。这种思路下的教育公平观是基于平等对待之上的“差别对待”,最终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三、从效率优先到内涵发展的高中办学转型

高中阶段教育作为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介体,其公平与质量问题向下影响着义务教育人才的培养,向上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的输送。我国学者……认为,…………。为了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变,从政策呼吁到学校实践,都在致力于以下两个问题的突破:其一……;其二……

首先,……

其次,……

 

上述文字,出自华东师范大学梁茜的博士论文《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作者分三条写。第一条,写的是上层政策指导下的高中教育的相关实践,作者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指出当“有学上”的诉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质量提升视角下的“上好学”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二条,写的是社会层面高中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即教育过程公平的核心是面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公平,而非一刀切的平等。第三条,写的是国内高中教育公平的影响,即其公平与质量问题向下影响着义务教育人才的培养,向上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的输送。

 

(三)概况+影响+现实

 

1.1.1选题缘起

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聂菲先生评价此时期为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在诸多漆器当中,尤以楚国漆器最为精美,其出土的数量最多,品类也最为丰富。……,其中,……。在长达八百年的楚国建国过程中,楚国日用漆器与楚人生活相生相长,形成了庞大而驳杂的日用体系,……,代表着当时漆器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后世造物尤其是秦汉时期的造物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不言而喻,楚国日用漆器不仅是楚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在中国漆器史上也占有着重要地位。……专家经过考证发现,……,这些足以证实楚国日用漆器在传承中的持久魅力。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极具价值因子的文化实事却大多躺在博物馆里,……,却唯独少了关乎日用生活的风采。

2007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被收录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楚式漆器受到的关注依然有限,其在当代的发展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其一是……。其二,……。诚然,……,但如何让楚式漆器实现与当代日常生活的融合,当代楚式漆器从业者显然尚未找寻到最佳方案。

以上困境促使我们必须(研究……

 

上述文字,出自武汉理工大学汪笑楠的博士论文《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研究》。作者在第一段介绍了考古发现的楚国漆器的相关概况,比如品类数量如何丰富、技术如何精湛。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前半部分,作者集中介绍了楚国漆器对后世的影响,比如对历朝各代漆器制作工艺的影响,借以强调该文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第二段后半部分和第三段,作者顺着前面提到的“楚国漆器的辉煌”开始写存在的现实问题或困境,比如“关注有限,当代发展不乐观”“脱离日常生活,且当代楚式漆器从业者显然尚未找寻到最佳方案”。到了最后一段,作者就顺理成章地推导出了自己为什么要研究楚国日用漆器设计。

 

(四)人类历史+国内历史+当今现实

1.1.1研究背景

……对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进行科学研究,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基于劳动本身的独特价值。……。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起,……。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其中所贯穿的一条演进主线、一个进化动力便是劳动。…………。确切地说,一部光辉的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奋进的劳动史。

第二,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无论是……,还是……等,无一不是劳动助力的结果。放眼寰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百余年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印证了一个道理:……

第三,基于解决劳动精神现状的问题所需。……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如果任由这些思想观念发展,不对诸类错误价值观加以扭转,将来的社会就有可能出大问题。……“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作为党中央的重要号召,理论研究者必须具备问题意识……,认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阐释、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方法,才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述文字,出自湖南大学汤素娥的博士论文《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研究》。作者分三条介绍自己的研究背景。这三条分别是劳动本身的独特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解决劳动精神现状的问题所需。其中,第一条对应的是人类历史。作者从人类历史的普遍角度,强调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任何历史时期都发挥重要作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奋进的劳动史。第二条对应的是国内历史。作者想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正是实干苦干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第一条相比,第二条其实就是从一般角度聚焦到了个人,解释为什么我国要研究劳动观。第三条对应的是现实问题,也即作者从前两条的历史维度转向了现实维度,开始介绍我国当代真实存在的错误劳动观,这些负面问题的存在,说明阐释、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恰逢其时、符合实际。

 

四、“四要素”写法

 

博士论文“研究背景”四要素写法,可以按“政治+经济+文化+特殊性”写。

 

一、问题的提出

1975年,美国学者费瑟曼等提出了著名的FJH假设……。也就是说,不同国家的社会流动模式会因其发展阶段和分工结构而具有特殊性。对中国社会流动的特殊性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一)作为社会基本面的社会流动

所谓社会基本面,是指作为政治发展基础的社会结构的实际状况,包括……

首先,从社会成员在地理空间中的迁移来看,社会流动构成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之一。……(列举数据)

其次,从社会成员在城乡结构中的迁移来看,社会流动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列举数据)

(二)立足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

……具体而言,社会转型表现在经济发展维度,就是……首先,……

其次,……

最后,……

(三)成为社会热点词的社会流动

……对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流动状况,媒体和学者热衷于给出阶层固化的总体判断。这种阶层固化的论调可分为三个内容脉络:其一,……;其二,……;其三,……

当然,媒体和学界对于阶层固化论调也有不同形式的质疑和批判。例如,……。因而,阶层固化是个主观臆造和放大风险的伪命题,还是对中国当前社会流动现状的准确判断;阶层固化命题能否全面概括中国当前社会流动的总体特征等等,成为需要媒体反思和学界争鸣的重要论题。

(四)对中国社会流动进行特殊性研究的原因

对前文三个观点(作为社会基本面的社会流动、立足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和成为社会热点词的社会流动)进行梳理和反思,我们会发现:

1.……

2.……

3.……

对于上述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构成中国社会流动特殊性研究的问题起点。对于“特殊性”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本研究中的特殊性主要是第二种方式的理解,即,……

对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等进行归纳,并探究这种特殊性的形成机理和实际影响,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

其二,……

 

上述文字,出自南开大学王通的博士论文《中国社会流动的特殊性: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这部分作者写了三条,实际涉及到四个写作要素,分别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特殊性。其中,第一条“作为社会基本面的社会流动”,显然是从政治层面论述的。因为,作者自己也提到“所谓社会基本面,是指作为政治发展基础的社会结构的实际状况”,并在第一条最后提出“社会流动是实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路径”。第二条“立足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流动”,是从经济层面论述研究背景,因为经济发展维度本身就是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第三条是从文化层面论述,对应的是媒体和学界关于“阶层固化论”的看法,因为存在上述舆论争议,所以需要反思中国的社会流动问题。第四条,作者写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殊性,正因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即不同于国外,也不同于建国初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格外关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殊性。当然,该文实际研究的正是“特殊性”,因此写到这一条,作者也完成了对研究问题的推导。

 

五、五要素写法

 

博士论文“研究背景”五要素写法,可以按“概况+影响+理论研究+国家政策+社会实践”写。

 

1.2.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概况

各国在正式实施与国际准则、标准等不一致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标签标识法规等技术要求变动之前,需向WTO秘书处通报。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TBTnotification)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反应了各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变动情况,是其他WTO成员进行风险预警和市场研判的重要参考。

……TBTs的使用对于进出口双方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作用较为复杂。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这一弊端,WTO成员可以对上述TBT通报或东道国技术法规和标准提出“特别贸易关注(SpecialTradeConcern,STC)”,……

1.2.2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中国质检总局对于2016年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051家出口企业进行了随机抽取,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国外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其中,……(列举数据)

同时,由于生产全球化的趋势,当一国对另一国的中间品施加相对集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可能会存在沿着全球分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传递效应,影响到本国的下游企业,或者影响到第三国内需要经壁垒国对受壁垒国的中间品进行进一步生产的更下游的生产商。在这一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产品是……。例如,……,对于这一事件的贯穿全球生产网络的联动影响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1.2.3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经过详实的背景资料查询和文献阅读整理,作者发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中国出口领域的研究和现实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具有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一是研究认识不到位。……

二是机制建设不到位。……

三是解决方案不到位。……

 

上述文字,出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休休的博士论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下的中国企业产品出口二元边际、贸易偏转与质量升级》。这部分作者写了四小节,但对应五个写作要素。其中,1.2.1“概括”介绍的其实是制度背景,即“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的提出,以及与之针锋相对的“特别贸易关注”的提出。1.2.2介绍的是“影响”背景,“影响”具体包括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以及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1.2.3介绍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是指国内研究认识不到位,存在很多研究盲区,需要继续研究;实践背景是指官方的机制建设不到位,业界的解决方案也不到位。所以需要加强研究。

 

小节

 

以上列举了博士论文“研究背景”的五种写作模板。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背景”因学科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不管是什么学科,“研究背景”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强调自己的研究很重要,自己的研究有相关依据。因此,在实际写作时,要体现从“背景”到“问题”的推导,注意使用引用,不能停留在从“背景”到“背景”以及大篇幅地主观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