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1 21:09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很多作者在论文的开篇总是不知道写什么,引言处本身就是对研究缘起或者提出文章研究问题的说明,但很多作者写了半天,却总是不能够让读者看明白为什么要展开此文的研究?因此,论文开篇的引言处研究缘起的说明对于了解文章的写作缘由是较为重要的,而如何进行研究缘起的撰写?在这一部分,“引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学者杰拉尔德·格拉夫和凯茜·比肯施泰因所著的《高效写作的秘密》中便提到了在研究缘起部分“引用为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具体操作,本文将基于该书的观点对其进行介绍说明。
一、“引用为先”对于讲清研究缘起的重要性
在该书中,作者曾经提到过往参加学术会议的一段经历。会上有人发言,其发言的核心论点则是:一位称之为X博士的社会学家在该学科的多个方向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证明论点,发言人接下来详尽地介绍了X博士写的论文专著,并做了长篇引用。发言人无疑了解很深,也很有激情,但该书的作者们却听得云里雾里,“X博士的成果很重要”这个论点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发言人为什么要专门来谈呢?有人会反驳吗?在社会学领域里,有人之前驳斥过X博士的作品,或者贬抑过其价值吗?发言人对X博士的解读是发前人之未发吗?由于发言人完全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作者们就只好一个劲儿地纳闷:他为何要一个劲儿地大谈X博士呢?直到发言结束,进入提问环节,才明白过来这一点。一名听众提问后,发言人提到有好几个人曾经激烈质疑过X博士的观点,而且让很多社会学家认为X博士的作品有重大缺陷。
这件便给该书作者上了一课,也为学术写作的人们同样带来了启发:要写出有研究意义或者研究价值的文章,作者不仅需要阐明论题,更需要点明文章在回应哪一场更广泛的对话,即对现实情境和研究现状的回应。这位发言人没有提到其他人对X博士的著作的评论,所以听众也不知道他为何要说这一番话。听众中还有其他社会学家,他们更了解X博士的著作所引发的争论,因此或许会明白发言的用意。但是,既然发言人的论断是一场更大的辩论的一部分,那么,如果他简要介绍了这场辩论,以“引用”的形式将别人针对X博士的辩论加以概述,则能够把这场发言的目的以及缘由说得更清晰明了。
奥威尔的基本观点是:“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对当代英语的糟糕状况无能为力。但我要说,情况并非如此。”当然,好的开篇方式还有很多。除了引用他人观点,你还可以加一段题记、引人深思的事实或统计数字,或者像本章一样,来一段相关的逸事。但是,不管你选择哪一种,都要确保它能够说明你的观点,或者单刀直入地引出你的观点。
二、“引用为先”的模板话术
引用有许多模板可供参照。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引用“标准观点”的模板
这些模板很常用,因为它们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写作者用得较多的技法之一:挑战思维定式、接受各方审查、分析强弱利弊。
(3)引入假定或推论的模板
这些模板有助于培养分析的思路:透过其他人表面上说的,思考未言明的假定及其观点的推论。
(4)引入争议的模板
有时你会用一场争论开篇,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观点。这种开篇方式表明,你认识到要讨论的主题存在争议。一个人如果采用了这种技法,他显然对主题有一定了解,因此可能值得信赖。此外,用争议观点开篇有助于对主题做调查研究,然后再亮出自己的观点。于是,写作就成了认识自身立场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根基不扎实便匆忙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