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22:11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文献梳理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文献批评的推导,影响着研究问题的提出。不过,一些作者虽然知道文献梳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梳理时,很容易出现堆积文献的现象,影响读者阅读。文献梳理如何条理呈现?我们围绕已刊发的C刊论文,归纳总结出5种写作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主题重要性+研究基本面概况+研究基本面具体分类
|
上述文字出自《“分而不离”:分家与代际关系的形成》,该文研究的是“代际关系”。在文献梳理环节,作者首先指出“伴随着中国几十年来的人口结构转变和社会转型,中国农村的代际关系正经历着剧烈的变迁,代际关系研究成为近些年来家庭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这是在介绍自己的研究对象十分重要,以及为什么重要。之后又说“相关研究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二是……”。这句话表达了两个要点:一是对研究现状的基本面做出概括,即“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二是写完“基本面”,要继续分条具体介绍上述研究的基本面,比如“一是”“二是”,每一条后面都要跟上对应的文献。
这种写法比较好理解,但难点在于对“基本面”的概括。只要准确概括出了“基本面”到底涉及哪些方面,之后就只需将对应文献摆放在对应的位置上。
……(时间段)以来,……(研究主题)作为有效促进……(实践问题)的“药方”进入……视野。……(研究主题)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二是……;三是……。……实践逻辑大致沿着上述三个层面依次展开。……(实践举例)。……实践的推进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现实素材。从现有研究来看,在……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二种观点持……态度。第三种观点认为……。 |
上述文字出自《“扩权强县”政策是否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作者立足“新世纪”,指出该时间段以来,扩权强县”政策作为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药方”进入决策视野。这是在介绍“研究主题的重要性,也就是人们对该政策的实践成效抱有很高期待。之后,作者又说“扩权强县”政策包括三个层面,并分别具体介绍了这三个层面各是什么。这是在阐述研究主题的内涵。为什么要阐述研究主题的内涵呢?因为作者在下文要梳理“实践逻辑”,也即“政策实践逻辑大致沿着上述三个层面依次展开”。既然二者沿着一个方向发展,那么,其运行成效如何?是不是跟人们期待的那样“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这是作者接下来要梳理的。他将已有观点归结为三类,并逐一展开介绍和列举。
总的来说,这一写法其实是基于“理论-实践”的逻辑尤其是二者的反差,来进行文献的梳理。如果采用这一写法,需要事先理顺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关系。
三、社会情境A+时间维度+社会情境B+空间维度
……(时间段)以来,……(研究主题)就接受着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社会情境A),……(研究主题)多在……(学科领域)中被广泛讨论,……(学者)首次将……引入其中,他认为……。进一步地,有学者强调……。……带来的……变化,在……(社会情境B)的中国近年来也悄然发生。……(研究1)。有学者预测……(研究2)。 |
上述文字出自《“女大难嫁”还是“男大难婚”》。作者在文献梳理环节,先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婚姻家庭就接受着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婚姻问题多在社会学、心理学中被广泛讨论”,这实际是在介绍研究的社会背景和进入研究的相关学科。也就是,作者通过介绍社会情境和相关学科,为引出自己要梳理的相关文献做铺垫。之后,作者列举了贝克尔的研究,因为他首次将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引入其中,其研究成果对后人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既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在其后又介绍了另一使用实证方法研究婚姻推迟问题的学者,即迈克尔。再往后,作者又介绍了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从贝克尔到迈克尔再到其他学者。作者对他们研究的梳理,显然遵循了时间维度,即按照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呈现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写完了“社会情境A”和时间维度的研究现状,作者在后文又说“工业革命带来的婚恋模式变化,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中国近年来也悄然发生”。这句话表达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作者又交代了一个社会情境即“改革”,二是论述的空间转到了“中国”。也就是,作者接下来要介绍中国的相关研究。可见,作者梳理文献的潜在逻辑是按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分别梳理。不过,为了看上去不那么生硬,他在开头分别介绍了两种社会情境,之后又分别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灵活切入到国外和国内研究的梳理中。
四、相似对象的早期研究+新情境下新对象研究
……(研究对象)在……(时间段)曾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由于……(原因),近些年相关研究日益减少。关于……的问题研究,早期相关研究在(1)……或者(2)……。目前,随着……的推进(新情境),有必要对……进行研究,以探讨……问题。有研究者认为……。 |
上述文字出自《“新政社合一”:农民合作的集体制度困境》。作者做文献梳理时,并没有直接梳理最新的相关研究,而是先回顾早期研究,即合作社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经也是研究热点,只是因为现实实践没有达到预期,所以热度下降。既然热度下降,作者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先梳理早期研究?这是因为,早期研究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未能充分关注“集体制度对农民合作行为的影响”。而现在,国家不断推进规模农业的发展,农业经营模式改革的制度问题再次进入研究视野。也就是之前的“合作社”研究跟现在的“农业经营模式改革”问题存在历史渊源。
作者先梳理早期研究,后梳理新情境下的教新研究,就是为了凸显研究主题及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在早期研究与新近研究的对比中,推导出不随时代变动、始终具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这是文献梳理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写法。要使用这一写法,需要考虑清楚当下的什么研究有哪些早期的对应物,然后才能在分别梳理早期研究和当下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历史-现实”的线索,呈现出完整的学术史。
五、权威文献指出的问题+理论论据+实践论据
……(权威文献)曾指出:“……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符合……的问题,例如……等”。……(现实问题),在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中也得已证实。……对……现状调查显示,……(实践探索)。……基于对……的案例分析认为,……。而……实践活动所曝光的……问题更是令人堪忧,如……现象。据统计,……。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
上述文字出自《对基层公务员素质缺陷公众容忍度的实证研究》。作者在梳理文献时,首先引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公务员素质存在的现实问题。之后,作者又说上述问题“在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中也得已证实”。看到这句话,我们就会明白:作者接下来准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梳理文献。在“理论”方面,作者介绍了两位学者的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实践”方面,则梳理了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反腐情况,并在梳理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基础上,继续梳理其反腐差异的原因,不断把文献梳理推向深入。
相比较而言,上文介绍的第二种写法虽然也涉及“理论-实践”的梳理逻辑,但是比较隐晦。而本条对“理论-实践”逻辑的使用,则直白得多,但难点在于如何在“理论-实践”逻辑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文献推导。
小结
以上便是我们归纳总结的文献梳理条理呈现的5个写作模板。尽管不同写作模板涉及的要素及要素数量存在差异,但是围绕这些模板写出的文献梳理之所以比较条理,就是因为它们都设置了几个特定的维度,并把这些维度作为文献梳理的固定“路标”。多个维度多个“路标”整合在一起,变成出相对齐整的外观。
上一篇:文献综述格式模板和写作方法
下一篇:学术论文格式及写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