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从模仿到创新进化

时间:2022-12-02 21:07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最近,在电话交流中,有作者称自己参加了魔鬼训练营,对论文写作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但进入实操环节,产出效果总感觉不尽如人意。对应其提交稿件的写作情况,我们发现之所以产生这种“窘迫”,是因为作者既期望通过课上学习,能够快速汲取优秀范文的营养,又执着于原先自己固有的一套“理论(或方法)”,想实现“鱼与熊掌二者兼得”的加成效果。但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而这也恰恰能折射出作者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焦灼状态。站在作者的角度来考虑,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目的是要见刊发表(自然是级别越高的期刊越好),但就整个学术研究的过程而言,却不仅仅止于论文的发表。唯目的论,太急功近利常常适得其反,产生事倍功半的不良反应。对于学术论文写作,我们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即对自己当下的能力有一个清晰定位,毕竟从初学者到学者再到业内大牛,是要经历相对艰辛的历史进程的。反映在论文写作上,同样是要经历由模仿借鉴到创新发展的进阶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张清民教授(《学术研究方法与规则》)看来,可分为如下六个步骤:

  一、照着写:述前人之所学

  “照着写”可以说是论文写作最简单实操步骤,即复述前人的学说,期间必须准确把握并忠实于(原著)原文的原义,以此为基础,理清前人的思想脉胳,揣摩、分析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对所提出的问题又进行了怎样的表述,进而对这些表述加以介绍、评析。带有这种“述而不作”性质的,如对学科史、学术史的写作,均属“照着写”的类型。

  “照着写”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前人的思想,处于这一阶段的作者需将重点放下对前人思想内涵的理解及自己复述的准确程度上。通常是从某一家或某一派思想(观点)着手,主要向读者介绍别人研究的是什么(或怎么研究的)。“照着写”侧重于“述”而非“作”,事实上这一阶段经常被很多作者所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学术写作的基石,也是每一个初学者的必经之路。

  二、学着写:仿前人之所学

  “学着写”是对“照着写”的自然延伸。既作者在受到前人思想启发下,并不只满足于介绍前人的学说,而是在前人思想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照葫芦画瓢”,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处于这一阶段的作者在研习前人学说时,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思想萌动的意识,体现在论文中,就是试图产出自己的“思想”。但囿于知识积累及人生历练等客观条件的不足,这种“思想”相对缺乏深度,难以产生相应的影响。事实上,有不少作者就处在这一阶段,而之所以出现前文中那种患得患失的状况,也正是急于速成,想依托一(几)篇范文,寄希望能“脱胎换骨”,但呈现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写着写着就偏离了初衷,出现“南橘北枳”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这一阶段是作者独立思考的开端,也是独立进行研究(写作)的前奏。若想冲破现有的藩篱,还应耐下心来,再向前卖出一步,即“接着写”。

  三、接着写:继前人之所学

  与“学着写”不同,“接着写”才是“照着写”的有效延伸,更具实践意义。进入这一阶段,作者可依赖传统学术资源,研习前人学说,寻找前人研究中意犹未尽的地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前人的问题进一步挖掘推进、深入展开,甚至生发出前人研究中心没有的观点看法,寻找传统问题的出路。譬如,文学领域,就“境界”一词而言,宗白华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就是对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接续。

  “接着写”蕴含两个逻辑:一为传承接续,一为发展延伸。换言之,“接着写”既是“继往”又有“开来”。即在叙述前人思想的同时,建构自己新的认识。处于这个阶段的作者,关注更多的是前人研究中的遗留问题,留意前人研究中问题的进展情况、解决程度,哪些问题前人已经明确给出了回应,哪些问题前人说了一半或者还未说清,需要进一步推进,自己又从怎样的角度接续、拓展这一(些)问题,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四、对着写:针锋相对,质疑商讨

  “对着写”,即作者发现他人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缺陷或者是错误,为了申述自己的认识,补充不足或纠正错误,进而进行评述或争论。本质上讲,这仍是对他人研究的延续拓展,换言之,也可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接着写”。

  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争论为例子,“对着写”颇有些“对着干”的意思,如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有学者坚持客观说,主张美是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有的学者提出与此截然想法的观点,即认为美是人的主观感觉,并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美。在同一问题上,各执己见,互相驳斥,进而产生了争鸣。期间,亦有学者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即对上述持有争议的双方均予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与此同时又给出不同程度的批判,想要达到一种“中和反应”。比如,美学大家朱光潜提出:美是客观事物的属性,符合主体需要,视为主客观统一的产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较为温和的处理方式,并非针锋相对,而是以“提出质疑,有待商榷”的形式呈现。这种开放式的探讨方式反而更具延展性,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继续研究的预设情景。

  五、另外写:独辟蹊径,另开言路

  “另外写”,即为在同一学术语境中,作者独辟蹊径开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研究模式,仍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美学大争论为例,当时许多人在讨论美的本质问题时,主要围绕认识论方面的主客体因素进行思考,因而形成“主观”、“客观”、“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本质观。但也有人并没有沿着“主客体”的因素思考,而是另开言路,自成一家。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李泽厚和宗白华。卷入论争中的李泽厚对审美本质的思考,其出发点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人的社会实践,进而打出“社会实践”的旗号,论其美的本质既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人的社会实践。而在当时,宗白华并未卷入这一争论中,仍坚守华夏体验论美学本位,围绕具体艺术对象和艺术问题进行研究,其美学研究更是极为特殊的另一种“另外写”,而这一“另外写”俨然可视为“自己写”。

  六、自己写:信马由缰,开宗立派

  与上述“另外写”稍有不同,“自己写”可谓是学术写作中的顶尖高度,处于此阶段的作者,已然能够独立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论文写作尽可信马由缰,畅意驰骋。此时的研究,所思考的问题已不再是从前人的思想出发,而是从自身的经验以及当下所处的生活、社会语境出发,关切的不是前人或别人的所思所想,而是自己(或自己这一代人)的所思所想,俨然有了“开宗立派”的意思。毫不夸张地说,“自己写”是最具挑战性的。张清民教授以国内学者张志扬为例进行了介绍:“张(志扬)先生虽然对西方哲学与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洞察,但他从不机械套用西方的理论范式认识和解释中国的社会现象与文化问题,其研究特点是从个体常态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作为入思的出发点,尔后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的自生性问题进行反省和追问。其原创性概念和思想如‘创伤记忆’‘个人真实性及其限度’‘语言的两不性’‘偶在论’等”。

  “自己写”的作者在表述相关主张时,即便也会提及前人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充其量只是印证他自己研究的材料,可谓“六经皆我注脚”。到达这一阶段,基本上可以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而这也正是学术繁荣、发展中最期望实现的宏远目标。

  由此,结合上一节内容中所提到的“照着写”“学着写”“接着写”,更多是侧重于写别人(处于借鉴模仿的初级阶段),而“对着写”“另外写”“自己写”可说是在写自己(处于开拓创新的进阶阶段)。回到最初的(仿写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上来说,之所以出现异况,就是因为很多作者没有切实按部就班地经历上述阶段,而是想当然地自行跳跃式发展,甚至于在“学着写”的阶段就越级到了“自己写”,最终呈现出的效果难免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而要解决现有难题,不妨结合自身实际境况,从“接着写”“对着写”这两个阶段下功夫,之后再渐次朝着“另外写”“自己写”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