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论文是否可以不写结论
时间:2022-01-25 09:38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有很多学科的论文在正文中就体现了结论观点,所以有很多作者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总是因为写不写结论而感到困惑,甚至产生了疑问:可以不写结论吗?其实,特定学科的论文是可以不写结论的,但我们认为,从论文发表的角度来讲,建议大家都写结论。以下,我们从学科差异和基本规范这两方面来解释论文可不可以不写结论。
一、写不写结论因学科而异
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论文,对于写不写结论的要求,其实是不一样的。以下我们通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几个核心期刊论文例子来简单说明。
在自然科学中,比如医学、工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论文,很多都是没有结论的。因为这类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数学方法或者系统研究法等,事先是无法知道实验结果的。部分实验可以提前提出假设,但最后的数据结果能否支持假设尚未可知,所以,研究的结论也是未知的。又比如,在自然科学中,整篇论文可能就是为了验证或推导一个公式,至于有什么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取决于公式本身而不是研究结果,所以结论写作并不是必须的。
在人文科学中,比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为代表的人文科学领域,用的比较多的研究方法仍然是思辨研究。在大部分情况下,思辨研究的观点是已知的,比如论文还没写就知道要表达什么观点,然后整篇论文围绕这个观点提供论据、展开陈述、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的观点是和前文相呼应的。很多作者为了避免内容雷同、观点赘述的嫌疑,便没有写结论。
社会科学的领域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它把自然科学的数据结果和人文科学的主观观点结合起来,增加了结果与结论之间关系的论证,在结论写作上也更为规范。其中,定性研究是围绕一个答案未知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最后得出观点。定量研究离自然科学比较近,多数情况下需要提出研究假设得出研究结果,最后在结论中总结主要观点,并做文献比较,澄清自己的创新性观点。所以在社会科学中,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结论都是需要写的。
以上的几个例子都可以说明,在不同学科中对论文写不写结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二、有结论的论文更规范
(一)期刊开始重视来稿的规范性,结论写作也不例外
近几年,随着投稿率和竞争率的增加,学术写作也变得日益规范,越来越多的期刊也开始重视来稿的规范性。发过期刊的作者可能都有感觉:前几年发期刊,难度还没有现在这么大。随着政策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目前发刊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核心期刊。这主要是因为要求发期刊的场合和单位越来越多,导致期刊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开始变得注重来稿的规范性。当然,结论的写作部分也是写作规范中的重要环节。
(二)结论写作越规范,越有利于论文发表
很多人都会认为人文科学的论文比社会科学的论文更难发表,尤其是人文学科中做思辨研究的这些作者。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人文学科的论文不如社会学科的学术规范严谨。学术规范意味着在整个学科中的一套通约的准则。所以,建议所有作者都遵守。如果缺失这套准则,则会出现不一样的评判标准。人与人之间的主观性非常强,会导致每个人的意见不统一,并且没有办法证明对错。如果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作者即使被拒稿,也不知道自己的论文到底哪里写的不好或者是哪个地方应该加强修改。所以,在关于“论文要不要写结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基本规范”的角度去理解。
人文学科因为历史的原因,它的本身就是自由和多元化,并不注重写作规范,所以有没有结论都是可以的。但是,它矛盾在研究跟写作的区别上,如果只做学术研究没有关系,但是要发表论文的话就要获得编辑和审稿人的认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人文学科的作者也应该写结论。尽管这个学科讲究的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但是论文如果以发表为目的,就应该提高论文的规范性,考虑如何让论文获得期刊编辑或审稿人的认可。换言之,如果遵循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按学术写作的通行法则行事,则有助于别人理解我们的论文,获得编辑或审稿人的认可,有利于自己论文的成功发表。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下越来越多的期刊开始重视写作规范,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是我们和审稿人对话的共同语言,只有注重写作规范,才有利于我们论文发表。因为有了写作的基本规范才可以成为审稿人评审的客观依据,大大降低审稿人的主观性。因此,我们还是建议作者写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