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3 09:07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选什么很关键
1)为什么选?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个人兴趣与个人学术规划相结合。
2)要怎么选?要跟你的学科基础、学术积累与相关成果相结合。
3)什么心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4)申报比不申报好。申报了,是新的开始,有新的目标,有前期积累的动力,会有广阔的视野。
5)申报的成功密码:不断失败,积累经验。
6)注重团队合作。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选题的优劣是成功的关键,在选题的把握上,眼光要“独到”并且“精准”。申报人要将选题的新颖性、现实性、学术性凸显出来,特别是对于国家政策最新动态与导向的解读,要把握得非常的精准的到位。那么我们国家社科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
比如2018年立项的《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模式创新研究》,申报者第一次申报就成功,咱们看他有什么选题的经验:首先,结合自己的研究基础,他一直从事现代服务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从“需求侧”入手,再结合指南中的“管理学”、“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问题研究”,采用“新战略+主题模式”的选择方法,寻找当下制造业企业服务问题的最新背景。之后,申请人注意到了“2017年10月22号-国务院27日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则新闻,所以后续开始思考如何把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结合起来,这个地方他当时是用了工业互联网。同样的是研究制造业企业,但是他更能有新意加了一个工业互联网的经济,又加了一个模式创新。
其次,他最终选题确定的难点在于结合如何切入。经过不断地自我否定和怀疑,申请者将选题的主要方面确定在“服务化模式”方面,再次,他按照要求和选题的“裙子理论”将题目字数控制在23-30字左右,最终确定了这一选题,共计24字。指南要求不超过40字,实际上,最好不超过30字。
选题过程正是“寻、愁、悟”的动态过程,一旦确定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019年聊城大学获准立项8项,在山东省全校高校当中排名第10,老师的选题就很不错。比方,商学院乔老师的《环境规制驱动城市经济高质的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孟老师的《境外宗教渗透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刘老师的《1950年代末鲁西北平原粮食危机的形成机理研究》,这些选题既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又立足于现实问题,又有新意、研究内容清晰,还有区域特色。
▶ 创新是灵魂
我们在申报过程当中要强调“新”:选题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新,文献也要新,我们看到有的申报选题的文献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甚至有的是从《国富论》开始,那不行,一定要近三年、有代表性、权威的,还有学术贡献要新。对于青年项目来讲,研究基础可能不太重要,但是创新很重要。在2010年的时候,我在报教育部“低碳自主创新”选题的时候,大概当时没有一篇是自主创新的,但是那个时候正在强调低碳,正好是在我第一个国家社科刚刚做完还没有结题,当年不能申报的时候就抓了个空档,就申报教育部的选题,结果一投就中。
▶ 学术积累是基础
尤其是对于重大、重点项目来讲,研究基础、学术积累都很关键。
在2015年重大选题的申报资料当中,仅项目主持人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专长”,我们一般可能写三五页就认为是够了,但是对一个重大选题来讲,你三五页肯定分量是不够的。“与投标课题相关的代表性成果及其基本观点”,为什么重大项目里面专门对这个项目负责人的首席专家要求列出来这一项,就是说你是不是这个领域的人,你能不能做好选题。首席专家是太重要了,“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贡献”、“同行评价和社会影响等具体情况”就是你的成果被引用转载了多少次,并且要求重点填写,实际上在申报资料当中仅首席专家的上述情况,我就写了26页,专家评语是:规范、清晰、严谨、科学。当时中标的题目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品台和数据库建设研究》。
▶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尽管选题是别人提出的,但很可能是为我们有准备的人所准备的。以我为例,这些年来为了拓展自己的研究基础,我们团队又做了很多工作:
1)由点到线,原来主要是研究银企关系的,后来拓展到科技型中小企业。
2)由线到面,由单一的融资,拓展的成长机制、持续成长、成长基因模型。
3)由浅到深,由一般推理归纳、现象描述到本质的把握。比方说,把中小企业认为是有生命由人性的,企业就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性格、有品格、有战略、有思维,也就是说把传统的企业的“生命物性”上升为“生命人性”。
4)由简到繁,从一般统计到多方法融、多学科交叉。
5)由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同再到平台建设,那么这些年也借力了清华及复旦的一些资源。
6)由微观到宏观,重大的微观选题少,由微观到与宏观结合,再到搭建一个大的平台,有一个宽的口径,在选题上就游刃有余。
▶ 小领域、大机会
就是我们的研究领域一定要做深、做透。仍以我为例,尽管我将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较为单一,但是,只要做到与时俱进、与科技创新、与宏观经济、与相关学科、与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就会有“大机会”。在学科上做了如下工作:
1)财务金融是基础:从原来单纯的融资、银企关系,到科技融资、低碳融资、自主创新融资、股权结构、负债结构、研发投资、云融资、网络融资、互联网金融、云信用、云财务、云审计、云会计、小微金融、共享金融等,走到现在,在这个领域大数据运用的情况下,团队就要开始在智能会计、智能财务方面再做进一步的拓展。
2)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是永久的热点:在这个方面,从这种一般的科技创新到云创新到共享创新。
3)中小微企业成长理论与实务:这是国内外长期关注的热点,尤其在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的大环境下,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各种问题,习总书记说过要千方百计地让中小微企业活下去。
4)数据库与平台是获取优势的关键:2007年,中第一个国家社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建立数据库,连续4年出版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所有公司的成长报告。
5)微观就与宏观结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在中国知网,我们团队的成果排到前面。
中小企业不仅仅是社科基金的热点,实际上,自然基金也是这样,近年都有不少立项,其中2013年就立项21项,远远超过当年的社科基金同一领域的立项数量。到了2017年(也就是近几年),共享经济逐渐成为热点,2019年管理学当中共享经济批准的选项。
我们看,拿到这些选题的很多学校的背景,并不都是清华、北大,有些学校甚至是一般的大学,但因为“共享经济”那时候是个新的选题,大家起点都一样,谁的方法好、谁的思路新,就是谁的。
再比如,2019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面上有20余项小微的选题,比方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与国际认同研究》,完全可以用“共建、共享、共生”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完全可以用“共享创新和共享经济”。《全面推进生态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研究》,那么也可以用“节俭式创新或颠覆式创新”构建生产系统。《“一带一路”区域创新网络建设路径研究》,可以用“共享创新”。《绿色金融指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可以用“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机制研究》,可以用“共建、共享、共治”。而在2020年的重大招标里面还有,实际上就是共建、共享、共治,建立一个共同治理的体系。《中国制造业关键技术缺失、成因及创新突破路径研究》,完全也可以用“共享创新”的思想。在2019年,我是中的这个项目选题。
上一篇:论文开题报告注意事项和准备要点
下一篇: 论文引用文献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