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章节标题之间的四种逻辑

时间:2023-07-07 21:55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很多论文的章节标题之间未有较明显的联系。我们都知道,若论文拿去投稿,审稿人拿到稿件之后,会有“五看”(看标题、摘要、关键词、框架、结论)。当依次“看”过标题、摘要、关键词之后,第四“看”则是看论文的“框架”。而文章“框架”由何组成?便是论文的章节标题。通过醒目简练的章节标题,审稿人便能快速而高效地捕捉到论文的结构思路,从而进一步结合标题、摘要、关键词等重要信息,了解文章的思路是否与提出、分析、解决研究问题或提出个人观点相契合;并且通过章节标题判断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思路是否是逻辑缜密且畅通的,甚至还能了解观点所在(若设置观点性标题)。因此,论文的标题在审稿人未细读文章之前,就能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但遗憾的是,很多论文作者在章节标题的设置上未引起足够重视,或并未认真对待,标题之间联系较弱、缺乏逻辑关系的情况比比皆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首先,可能会因为作者本身未思考好所写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因此反映在标题中,也就自然失去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其次,在写标题时并未考虑到标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只保持了标题的“各自完美”;或者根本未针对内容进行标题的有效提取,也会导致逻辑缺失的情况。此外,标题的设置可能基于一定的理论框架,但作者并未对此进行说明,导致基于理论框架的章节标题的设置也会有“不明所以”的感觉。若在审稿人最开始的“五看”中就使人“不明所以”,如何在诸多陈列在审稿人邮箱的稿件之中拔得头筹,获得青睐?因此,本文将介绍章节标题在设置上需考虑的四种最基本的逻辑关系,以期为作者全文的逻辑缜密性提供参考。

  我们都知道,文章写作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这四种形式在我们最初学习写作之时就已经被告知。有些作者可能会觉得把基础的写作常识运用在“高深莫测”的学术写作之中会有些“拿不出手”,实质上这就有种眼高手低的感觉。若将这四种结构形式运用到标题的设置中去,则会使文章的逻辑脉络更加清晰,而最终研究观点的推导也就越顺畅。因此,这四种结构形式在“简单”中蕴含着“高级”,在很多权威期刊中便可见一斑。接下来将分别用权威期刊中的文献加以佐证。

  一、总分式标题

  总分式结构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先或总写后分写,或先分写后总写,常见于结构层次并不十分复杂的人文社科类文章中。

  例如《资本的两种无限性及其哲学启示——基于<逻辑学>解读<资本论>的一条路径》《论辛弃疾词意象的创新性和交融性》这两篇文章,则分别运用了总分和分总这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篇文章运用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两种无限性思想,讨论马克思对资本结构的批判性分析,并分析了这两种无限性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构型带来的哲学启示。因此该文的结构思路也从章节标题中显现了出来。先总说“黑格尔的两种无限性思想”,而正是借助黑格尔真无限和恶无限的辩证法,马克思建构了资本主义的体系。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与“真无限”有一定相似性,也具有“恶无限”的特征。因此,二、三章节则分别对资本的两种无限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探讨了基于前文总分的论说得出了自己的创新观点。

  第二篇则是分总论述。该文实际上就是对辛弃疾词中各种山水景物等意象与表现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旨在分析意象中的创新性和交融性的体现。因此从章节标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前三章分别是对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创新性”“交融性”的分说,而第四章虽是“启示”,实质上也是对前文三章的总结提炼,从而得出个人观点——“辛词在意象的创新性与交融性的创作实践,给予南宋及其后的词创作三点可贵的启示:英雄气魄,才气纵横,郁勃情深”。

  综上,若文章的结构脉络并不太复杂,在标题的设置上使用简约明晰的总分式结构即可。

  二、并列式标题

  并列式的结构形式,顾名思义,呈现的多个标题是并列式的逻辑结构,多个标题共同论证,缺一不可。尤见于有固定的理论框架的文章之中。

  例如《由仁即礼:孔子之道与中国“轴心时代突破”的特质》这篇文章。作者援引“轴心时代突破”这一概念来评估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文教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及价值。该标题则用并列式这一“简单”的形式带来了“高级”的体现。“高级”体现在了结构思路明晰、观点显现、逻辑脉络畅通这三个方面。“结构思路明晰”则与理论框架有关,也即,需要将所使用的理论加以说明,读者才可了解相应的框架思路。而作者在引言处就已提到,“轴心时代突破”意为要对中国与西方各自发生的文化创造精神进行比较,在比较视角下勾画孔子所开辟的思想运动的性格,进而理解儒家之道所表征的中国“轴心时代突破”的特质。在章节标题中,在与希伯来精神、苏格拉底、柏拉图所代表的“启示”“知”“政教分离”的观点比照之下,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更强调“自然”“仁德”“政教相维”。而冒号前边的内容则是对观点的进一步说明。从并列式的章节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顺畅的结构思路和清晰明确的观点所在。

  三、对照式标题

  对照式结构则是两部分及其以上的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前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章节标题也可通过这种对比烘托而显示出清晰的逻辑脉络。例如《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疑难——从斯密、李斯特到马克思》这篇文章。为了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能够兼容科学性和阶级性而不互相矛盾”这一理论疑难,作者并未在最开始就直入主题说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怎样怎样,而是从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系统研究的亚当斯密出发,先呈现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对他的批判,而后又从马克思的视角出发批判了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是一种庸俗的狭隘的政治经济学。通过这种巧妙的链式批判,在斯密、李斯特的理论对比之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得以建构,并且作者针对前述的理论疑难加以阐释。而这一思路在标题中则清晰地体现了出来。通过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批判思路,通过与斯密、李斯特的庸俗、不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对比,从而烘托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这种从内容到标题的对照式结构也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四、递进式标题

  递进式结构则指的是各部分内容逐层深入,最后推导出观点。因此在标题中也可以存在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例如《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探微——以李大钊为例》这篇文章,作者以李大钊为例,探索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这五章实质上是以递进的逻辑展现中国现代文明思想基因的发展演变与实现过程。虽各个标题乍一看,像是独立的五个部分,但作者遵循的却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递进过程。首先,第二章指的是李大钊扬弃旧思想,寻找新世界观的过程,这是一种思想或理论形成的基础或前提条件。而第三章则是在哲学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之上确立一种理论思想,即创造“第三新文明”。而在构建中国的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最不可丢失的就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担当。而后当理论逐步确立之后就要用实践来验证,也即用社会变革来创造新文明,最后上述章节所对应的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的条件、内核、支撑、实现途径都一一确立完善之后,中国也就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因此通过标题,我们也能够看到作者以层层递进的逻辑形式展现了李大钊从思想基础的萌芽到理论的确立到实践验证,最后稳步发展的这一思想基因的发展成熟路径。

  递进式标题虽有一定难度,但若能下一番功夫将文章脉络在标题中也有所显现,则该文章很可能在最初审稿筛选阶段就能大放光彩。

  总而言之,在介绍了四种基本的标题逻辑形式之后,作者们需要对其高度重视,在平时的写作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对章节各个标题本身的设计有所重视,还要对章节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精益求精”,让自己的论文离优秀论文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