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 1 地球

    级别:国家级期刊

    周期:月刊

    国内刊号:11-1467/P

    国内刊号:1000-405X

    点击咨询
  • 2 中国地震

    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周期:季刊

    国内刊号:11-2008/P

    国内刊号:1001-4683

    点击咨询
  • 3 地球物理学进展

    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11-2982/P

    国内刊号:1004-2903

    点击咨询
  • 4 地学前缘

    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11-3370/P

    国内刊号:1005-2321

    点击咨询
  • 5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CSCD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52-1102/P

    国内刊号:1007-2802

    点击咨询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的四种论证方式

时间:2023-07-06 18:16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成就一篇好论文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选题独到、观点创新、论证科学、方法合理、格式规范等等都是成就好论文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部分呈现得差强人意甚至不尽人意,都会影响其刊发。因此,在各个关键因素上做出努力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其中,科学规范的论证对于清晰、条理、有序且有力、有效、高效地呈现文章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写作基础尚弱的作者在提出文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论证”的重要性,觉得只要提出了观点,简单分析说明一下即可,至于采用何种论证方法,并未加以重视;或是仅仅单一简单地使用一种论证方法,例如通篇的观点论证过程就仅是以举例论证为主,极易使得分析内容较为薄弱,无法深入背后的内在机制中去发现深层次机理。即使文章观点有新颖之处,在投稿时得到了编辑的青睐,也会因论证有问题便有可能经历漫长的复审阶段,影响刊发效率。
实际上,一些常识性的论证方法同样适用于学术论文中的观点论证,例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等,都可运用在对观点的论证过程中。虽然看似较为简单,甚至有些作者会因其过于“常识”,反而质疑将其运用到学术论文论证过程当中的合理性。实际上“常识”可以理解为“普遍存在的规律”,其适用性也是较为广大的,在不同的领域将其运用得当,则能发挥较大的效果。因此,多样的论证方法“傍身”,有利于对观点的多角度、多形式阐发,对于论文最为重要的学理性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论文作者们需要有意识地归纳总结论证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本文也先以一篇期刊文章为例,介绍在其观点的论证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一些论证方法,为作者们明确方法的使用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所选取的范文则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题为《“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价值向度、现实藩篱与路径探析》的一篇文章,从其标题中也可看出该文的研究内容,即从“双减”政策的价值导向入手,重新审视当前学校教学面临的种种现实藩篱,探索困境化解的可能路径,为系统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之策。该文中对于观点的论证便是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得文章读来,论证过程清晰有序,对观点的论证充分有力,具有学理性,总体上来说,其论证过程是科学规范的。下文将对其论证方法进行说明,并辅以文字示例。
一、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讲道理的形式证明论点,我们在高中的议论文写作中就早早地了解到了此方法。然而到了更为严谨科学的学术论文写作中,这一方法也同样适用,只是“道理”就变成了更为严谨的“理论阐释”,即为了避免文章观点的主观性,需要使用相关理论观点来对作者自己的观点加以支撑,以加强观点的说服力,通常都会以文献引用的形式呈现。这一论证方法虽较为简单,但仍有大量作者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自说自话”,无一引用。除非是学界泰头,否则仅凭自己主观的三言两语如何使人信服?因此,道理论证在避免观点主观性上是较为重要的。如下文所示。
(一)回归育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第三,助力学生持续成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可持续性”理解为:“个人和社会在当地及全球层面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争取实现人人共享的更美好的未来,让社会正义和环境管理指导社会经济发展。”[8]20然而,现代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正在越来越脱离人的生活境况,学生被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当下生活本身不具有价值和意义,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基于此,目前教育不惜以牺牲学生现在生活乐趣与幸福为代价去换取未来幸福生活,正是由于未将学生的身心融入现实而造成其发展的不可持续。“双减”政策正是以减负为契机,改善学生忙于奔命的赶学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终身持续发展
在该文第一部分对双减政策背景之下课堂教学变革的价值向度进行观点阐述时,涉及到的一个小观点则是“助力学生持续成长”,为保证所提观点的学理性,作者便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对“持续成长”进行了理论观点的论证,所引用的理论话术也并非随意,而是找到了教科文组织对“可持续性”的内涵阐释,不仅有道理论证之形,也有道理论证之实。
二、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也称为正反论证,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树立正确观点,否定错误观点的目的。这也是看起来较为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发挥较大效果,使得论证过程更为丰富的一种方法。有时候,对某一创新性观点的论证,如果仅是从正面一味地说“好”,不免会有些乏味。但若是从其对立面出发,先做否定,加以衬托,则其对观点本身论证的效果便会不言而喻。如下文示例。
(一)回归育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第一,关怀学生生命价值。现实教学中,课堂沦为机械灌装的“储备室”,教师成为知识输出的输送器,学生则沦为了机械接受指定知识的吞食机[3]181。教    培养成一个个没有生命的“螺丝钉”,而应有的对生命的打开[4],静待花开的美好[5]过程全然不见。“双减”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成长压力和身心负担,赋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与自由活动,引导学生在追求“何以为生”的生存境遇中通达人生“为何而生”的意义,实现每个鲜活生命健康成长。
上文仍是对双减政策背景之下课堂教学变革的价值向度的观点阐述。在提到小观点“关怀学生生命价值”之时,作者并未急于说明关怀学生生命价值有何好处、优势或者重要性,而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其对立面即课堂教学中“不关怀学生生命价值”的角度加以阐述其对学生的危害性,便也达到了对观点的有力论证。
三、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就是通过举例的方法以达到证明观点的目的,即所谓的“摆事实”。想必大家早在初高中就已经了解此方法,但到了现在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很多人或许因为对其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而在文中该使用的时候却一处未有。实际上对于学术论文观点的论证来说,援引现实示例也是加强文章学理性的表现,除了理论支撑,也需要适当添加现实示例来加强现实依据,或者证明文章观点的可行性。因此,虽看似简单但实则仍较为重要的举例论证对于论证观点也是较为关键的。如下文的两个示例。
示例一:
(二)保障教学公平的必然途径
第一,确保学习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学习机会均等是指全体成员具有同等参与教育和共享学习的机会。以课堂提问为例,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形式公平下面隐藏着不公平,如果学生A按秩序轮到答题机会,但其不愿或无力回答此问题,而学生B有能力也愿意回答该问题,按秩序却又未轮到他(她),这显然破坏了问题回答的公平性。倘若以抢答方式答题,答题机会则又更多地被“牛娃”或“抢跑”的学生所占有。随着学习资源和机会按家庭资本流动,富裕家庭比一般家庭享有更多课外学习资源的机会,由此造成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接受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差异显著
示例二:
(二)紧扣“四要素”关键环节,助推学生优质化发展
其四,以“活经验”深化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内驱力。素养形成需要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经验。基于经验学习理论者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知识经验获得、整合、反思、迁移和运用的过程。“双减”之下课堂教学通过参与交互、有效反馈到回收转化的认知逻辑,引导学生体验所描述或所指代的世界向结论步步靠近。例如,在初二年级物理《浮力》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阿基米德测皇冠实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有关浮力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予以回收和活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沟通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源与书本抽象知识之间的桥梁,强化对学习主题的整体感知和学科知识的逻辑进阶,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教学情境中共学相长[41]
示例一仍与上文一样,是课程改革价值向度的小观点。该观点则是说“学习机会均等”,在对其内涵做出了介绍之后,作者便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现实示例,这两个示例均是“学习机会均等”的反例,前者用以说明看似形式公平的课堂提问环节实则充斥着不公。后者则是说明因家庭贫富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也就造成了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的差异。通过举例论证则便衬托出学习机会均等对于学生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的重要性。
示例二则是在该文第三部分“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路径探析的小观点,作者提出要以活经验深化学生认知。很多作者在面临“路径”观点的说明时,很容易说一些“干话”而使得论证过程流于泛泛。但该文则并非如此,该文不仅对“活经验”进行了理论说明,而且也援引了课堂教学的现实示例,使得观点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支撑。因此,我们便很容易感受到其观点论证得充分有力。
四、因果论证
顾名思义,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在写作中因果论证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有助于说明观点存在的合理性,甚至从深层次上挖掘出观点存在的内在机理。一方面提出的观点要有合理性,需要提供相关论据说明其缘由,以强化其存在合理性。另一方面,对观点的分析不一定仅仅是停留于表面,还要挖掘出其深层次存在机制,以便能够更好地给予针对性策略。这都需要因果论证来予以呈现。一下文为例。
(三)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内在要求
教学质量提升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学校教育自身价值得以彰显的客观体现,更是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步入“由有质量发展转向 高质量发展”[11]的新阶段。从“教”的视角看,“高质量教育”即“高质量教学”。“双减”政策不仅是一种“控时减量”改革,更是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保有探究世界的热情。为此,落实“双减”政策有助于拓展教学广度、增进教学深度和增强教学厚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上文示例中,观点则是双减背景之下的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则为了论证该观点存在的合理性,作者便对“实现高质量教学”进行了因果论证。作者先按照人民-社会-国家的逻辑说明教学质量提升是有必要且重要的,这便是一层论据;而后又以强有力的论据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便是另一论据,双重论据证明了“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合理性。
综上,本文以一篇典型范文为例,介绍了该范文中使用较多的四种论证方法,当然除了这四种之外的其他论证方法如类比、归纳、演绎、归谬等并非不重要,这些方法作者们需要熟练掌握,虽看似简单,但若能够在论证观点时懂得综合运用,并能够运用得游刃有余,则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可通过多多阅读优秀学术文章以强化对方法运用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学以致用,在写作时着重在观点论证上加以训练,由此便能够在学术论文中掌握较为科学规范的论证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