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已有文献很多下论文选题创新的策略

时间:2023-12-09 22:30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论文写作需要理论依据,但过多的文献也可能给写作者造成困扰,即“相关文献已经很多了,那我的论文还能怎么切入,找到新的研究点呢?”。事实上,文献多少不是判断论文创新点的唯一依据。在文献很多的情况,论文也可以实现创新。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在其著作《学会提问》中关于价值观假设的观点,能够给写作者论文切入点的寻找提供一些思路。

  一、找出他人观点论证过程中的隐藏假设

  任何一个想要说服我们相信某个观点的人都会尽量拿出与其立场一致的理由。因此,乍一看,几乎每个论证都显得“有道理”,论证结构看起来都显得完美无缺。但是,表面的、明说出来的理由并不是唯一用来证明或支撑其观点的想法,有些内在的没有说出来的看法在论证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至少和表面理由同样重要,这些看法是推理结构中重要的无形纽带,当我们找出这些看法后,才真正有可能对其批判,并找出他人观点的不足,进而展开自己的研究。

  比如“地方执法机构应采取更多措施来强迫乱丢垃圾者承担严重后果。很显然,人们不会积极主动地遵纪守法,因此城市警察必须采取行动。如果不强制执行法律,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会有改变发生?”这一观点,乍一看,这个论证的理由支撑了其结论:如果城市期望其市民在行为上有所改变,执法机构必然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这种改变。这一观点有问题吗?从作者的角度看,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可以制止乱丢垃圾的行为。但如果我们认为“制止乱丢垃圾的行为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呢?”,这样的话,上述理由就不能再证实其结论了。

  因此,找出他人观点中隐藏的假设,对于展开我们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但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以及怎么寻找假设呢?每本书、每场讨论、每篇文章里都有无数的假设,但我们应该关心的只有“他人的观点及其论证”很小的一部分。他人的论证中包括理由和结论两部分,因此,我们重点观点的应该是那些影响到论证结构质量的那些假设。

  二、根据他人观点所处的情境分析其隐藏假设的价值倾向

  为什么有些很讲道理的人会说堕胎是谋害生命,而另一些同样讲道理的人却把堕胎看成人性化行为?为什么每一任美国总统,不管其政治信仰如何,最终都会和媒体大打口水仗,争论该不该发表那些他不愿意公之于众的政府信息?这些不同结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价值观冲突的存在,或者说由不同参照系衍生出来的不同价值观。当作者对于社会争论采取了一种立场,他们通常都会选择一种价值观而排斥另一种价值观,他们有价值优先或者价值倾向。这些优先的价值,有可能成为判断作者观点正确与否的突破点。

  一个人对于特定价值观的选择往往是不会明说的,但是那个价值观选择会对他的结论产生重大影响。与论争有关的语境和事实问题会深深影响到我们持有某个价值倾向的程度。比如,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认为自由选择比集体幸福重要,但是当他看到自由选择可能会对集体幸福造成太大损害时,他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价值倾向。也就是说,价值观可能随情境改变而变化,它们在一种情况下适用,但可能在具体条件发生改变时,不再适用。

  因此,根据他人观点所处的情境,可以分析其观点隐藏假设的价值倾向。比如,一家烟草业大公司的总裁就不太可能特别重视对敏感人群的同情,因为如果这种对敏感人群的同情取代了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就有可能导致他丢掉自己的饭碗。

  三、根据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他人观点的正确性

  分析他人观点隐藏假设中的价值倾向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因为价值观本质上是所有人共有的东西,找出这些价值观只是分析观点的隐藏假设的一个步骤,所以不要一找到作者或演说者的价值观就过早地停止分析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追问“为什么作者用作理由的特定后果或结果对他而言是可取的?”。比如有人提出“不该建核电厂,因为核电厂产生的危险核废料会污染环境”,这里提出的理由是建造核电厂所带来的较为具体的潜在结果,我们可以推断作者将环境污染当成不可接受的方面。但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他在这个论证里可能会重视完全不同的后果,比如核电厂对消费者供电量效率的问题等等。

  论争中所持立场带来的结果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倾向。每个结果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觉得可以接受或者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结论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决于潜在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对这些结果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判断一个人观点隐藏假设的价值观去向,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和后果。

  另外一个找出价值取向的有用技巧就是反串。问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论争中的这些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比如如果有人说“我们不应该用猴子做实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我要为使用猴子做实验进行辩护,那么我应该关心些什么?”。再如当我们质疑在公立学校使用金属探测器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隐私权,然后想到如果有学生携带武器来学校的话势必会威胁到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接着我们就试着在这些价值观和其他价值观之间权衡利弊,比如单个学生的隐私权是否应该比其他学生在校期间的幸福更值得保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