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容易发表的论文选题方向分享

时间:2024-03-17 20:54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写论文发论文是广大高校教师、在校硕博群体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论文选题阶段,不少作者往往把“选题专业性”理解为学科内部的高精尖问题,一旦自己对学科问题把握不深、知之甚少,便容易陷入“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选题困境。“生活”是论文选题的重要密码,“科研生活”不仅是高校教师、在校硕博群体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而且也是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围绕“科研生活”思考选题,不仅能让论文选题更加富有生活气息,避免“坐而论道”,而且高校教师、在校硕博群体本身就是科研生活体系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切实体验,都能有话说、有的写。在核心期刊论文中,“科研生活”类论文选题的问题情境主要有五种。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文献检索与阅读行为

  文献检索与阅读是科研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对高校教师、在校硕博群体了解学界研究前沿、把握研究现状、避免重复研究、明确自身科研方向等,具有重要作用。聚焦科研群体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行为去思考论文选题,体现着选题的“生活化”导向。这里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行为”,既可以不区分学科专业、从一般层面上,研究科研人员广义上的“数据”检索与阅读及其相关行为,也可以聚焦自身所在学科专业,研究对应学科专业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行为。

  前者如《科研人员判断科学数据质量和权威性的行为模式研究》(《数字图书馆论坛》2023年第9期)和《基于多角度面部特征的文献阅读专注度研究》(《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3年第9期),它们分别关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下的“网络检索”问题,以及“文献阅读专注度”问题。上述问题,都是科研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中,正因为有些科学数据是开放共享的,加上我国目前尚未建成严格、透明的科学数据控制体系,所以网络中就可能存在大量的噪声数据,这就有必要探索科研人员判断科学数据质量和权威性的认知过程和作用机制。另外,一个经常存在的现象是——很多作者读文献时会分神、打哈欠甚至闭眼。上述第二篇论文将这一现象提炼为“文献阅读专注度”,并把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专注度评价研究相结合,探讨专注度评价过程的自动化检测和实时反馈。通过这样的处理,选题专业性也鲜明地体现出来。

  后者如《撰写编辑学论文中的文献阅读策略》(《编辑学报》2021年第2期)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行为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年第5期),这两篇论文都分别聚焦到特定学科的文献阅读上。其中,第一篇立足“阅读文献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共识,分析得出编辑学论文写作中的文献阅读三层次策略,并对上述阅读策略的实施给出了具体建议。第二篇则对国内25所高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展开调研,揭示了该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特点与规律。

  二、导生交往

  对在校硕博群体而言,导师交往是自己科研生活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导生关系不仅是自己无法回避的,而且还应想方设法确保双方关系和谐。据此,“导生关系”既可以研究此类关系的生成过程,也可以研究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还可以研究到师生关系/师门关系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

  比如,《从“领导”向“益友”绵延:导生关系生成过程的自我民族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年第11期)一文,使用自我民族志方法,从自我经历出发,分析了自己与导师的关系变化过程,揭示了“我眼中的导师形象之变”,并从上述变化中得出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的可能路径。再如,《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基于博士生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和《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科研倦怠的影响: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和跨学科学习经历的调节作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年第12期),单从论文标题就能看出,它们分别研究研究和谐导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归因)、消极导生关系对研究生科研的负面影响。最后看《必经之门:师门组织中的博士生发展机制及其教育意蕴》(《教育发展研究》2023年第21期),这一篇同样研究导生关系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只是这里的“师生”是广义上的,不局限于导师本人与研究生个体的关系,而扩大为以导师为核心的师门组织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生培养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对于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教师来说,研究生培养是其科研生活的重要主题。“研究生培养”这一问题情境,可以研究研究生生源质量,也可以研究知名学者/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还可以研究环境因素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研究生培养是一个整体谋划的系统工程,并非学生录取入校、正式就读才算“培养”。实际上,录取之前的招生环节也已经涉及培养。比如,《直博生招生如何实现“量质双升”?——东南大学导生双向互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年第3期)一文,围绕具体高校展开调研,探究了影响直博生招收规模和生源质量的各类因素。关于研究知名学者/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这方面的论文实例较多,比如《陈寅恪是如何指导研究生研究和写作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年第4期))《康奈尔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年第8期))和《优秀博士生培养何以可能——基于百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文本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年第1期)。其中,前两篇分为围绕具体的学者和院校展开,第三篇则围绕100位博导的博士生培养心得展开。

  最后来看环境因素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论文实例,有《学术训练环境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的影响——基于学科差异的视角》(《研究生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和《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科研投入何以可能?——认知需求、自我控制的作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其中,第一篇聚焦“学术训练环境”。这是因为,学术训练环境一方面属于致力于促进博士生科研素质发展的培养环境,另一方面不同学科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学术训练环境创设需考虑学科文化差异及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第二篇研究的是,多元性外部组织环境和个体内部特征如何影响投入。之所以将“研究生培养”聚焦到“科研投入”,是因为科研投入是评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过程性指标。

  四、科研能力

  高校教师、在校硕博群体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者跟“科研”“学术”联系紧密,承载着“培养并具备较高科研能力”的社会期待。因此,“科研能力”也是科研生活的重要主题。需要指出的是,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往往不局限于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回应问题的逻辑闭环。相应地,“科研能力”研究也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整体层面探讨“科研能力”的促进,二是关注“科研能力是一种逻辑闭环”的现实对应现象——论文写作与发表,也即把“论文写作与发表”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科研能力促进”主要研究科研能力影响因素与对策,如《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约束性因素与促进机制》(《教育学术月刊》2020年第12期)《人文社科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影响因素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和《研究生如何走出“科研围城”?——基于国内外53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定量文献的元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网络首发时间2024-02-22 16:13:31),这三篇论文都研究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只不过,第一篇侧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与技能要求,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约束性因素及作用机理,第二篇侧重科研能力的增值因素,第三篇侧重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对策建议。

  相比之下,“论文写作与发表”研究的范围要更广。既可以研究科研群体论文写作的特征,如《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中的引用对比研究》(《外语研究》2020年第2期),也可以研究其论文发表特征,如《“都市型”与“田园型”:文理科博士生论文发表的异质性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年第3期),并可与相关热点结合,如《论文发表内卷了吗?——基于8本教育技术学CSSCI期刊10年(2012—2021)载文的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22年第9期),还可以研究投稿认知与动机,如《中国学术期刊作者的投稿认知与情感感知分析——基于“发表记”网络文本》(《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年第7期)和《扎根理论视域下科研人员选刊投稿动机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年第9期)。

  五、学术生涯规划

  根据实际面向的群体,学术生涯规划可分为“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前者主要面向在校硕博群体,后者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如高校教师。对在校硕博群体而言,在学业上有所精进、顺利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是其科研生活的重要追求。对在职人员来说,在科研事业上有所建树,是其科研生活的重要主题。由此形成“学术生涯规划”的两类问题情境。

  先看学业生涯规划。《谁有资格“读博”?——基于个人经历的认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年第12期)一文,研究的是学业生涯规划的升学(读博)问题。《读博:一场精神赌博?——国外关于博士生抑郁风险的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大材小用”还是“大有可为”:名校博士入职中小学“问题”探析》(《重庆高教研究》2024年第1期)和《“读博”还是“工作”——基于扎根理论的硕士生读博意愿影响机制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21年第7期),分别研究了“读博收益”与“读博风险”、“博士毕业入职高校”与“博士毕业入职中小学”、“读博”与“工作”等学业生涯矛盾体的选择与规划。

  再看在职人员生涯规划。《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图情档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获批者为例》(《现代情报》网络首发时间2024-01-31 12:50:13)一文,基于科研人员的性别研究其生涯成长差异,《科研人员工作时间碎片化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学研究》网络首发时间2024-01-23 14:07:52)一文,基于“工作时间碎片化”这一科研人员常面临的困境,探讨其碎片化现状及影响因素。

  六、小结

  以上便是“科研生活”类论文选题的五种常见问题情境。需要说明的是,这五种问题情境不是“科研生活”的全部情境。其他情境比如学术道德、科研心理、社交活动等,也可以纳入研究。只是后者要么从属于这五种问题情境,要么与五种问题情境相互交叉或过于琐碎,一般不单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