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案例研究法常见误区

时间:2023-08-02 08:08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很多学者为了探讨某一未知、具体的研究问题,会选择一个或几个场景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场景案例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以研究案例的具体情境推导出研究问题的普适性答案,这便是案例研究法。但如何将案例研究的过程规范呈现在论文中,却存在诸多误区。

  1、以某一案例为例,还是研究某一案例?

  以某一案例为例,指的是在论文中把这一案例作为样本,以这一样本推导这类群体的整体情况,从而得出适用此类群体的普适性结论。而研究某一案例,指的是论文中仅研究这一案例,得出的结论也仅适用于这一案例。

  很多作者都能理解“以某一案例为例”和“研究某一案例”的字面意思,但在论文的实际呈现过程中,却处理不好案例在论文中的“位置”。比如,有些作者研究“限购政策的评估——以海南省为例”,但在摘要中,却只提到“海南省房地产价格....选择合理的政策退出时点,有利于海南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题目中呈现的是以海南省为例,但主要观点却只介绍了“海南省”;而有些作者虽然没在摘要的主要观点中体现“研究xx案例得到的结论.....”,但主要观点的表述中,却带有该观点仅适用某一样本的情况,比如,“以湖南省域尺度65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与境内水系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分析得出:①二者的莫兰指数值为0.5108,呈空间正相关,整体表现为“沿沅水和湘江流域支流多带状”分布格局;②二者空间关联密度主要趋于湘西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郴州市—永州市两个高集聚区”,从摘要的这段话中,我们能发现,虽然作者提到是以“湖南省”为例来研究传统村落与水系的关系,但主要观点中,“整体表现为沿沅水和湘江流域支流多带状分布,二者空间关联密度主要趋于湘西州....”等等这些结论放在其他省份是不适用的,因为其他省份可能并不处于湘江流域,所以导致这些结论的普适性存疑。

  2、案例分析过程体现不明显

  案例分析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拆解和分析,甚至包括对案例进行“归纳或演绎”。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作者将案例的基本情况直接作为分析得到的观点,而没有体现案例分析过程的倾向。比如,作者在某篇论文中,第三部分介绍了“研究设计”,即案例资料的选择和收集,第四部分却直接写了“研究发现”,那么中间就缺少了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可能是,作者在收集案例样本的资料前,就先预设了自己所研究问题的答案,虽然带着答案去收集资料可能会更有针对性,但对于一篇论文而言,如果研究问题的答案已知,那么就不具有研究的价值。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作者的研究问题是一个“假问题”,比如,作者的选题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制造模式——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从题目来看,作者是要研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制造模式,但这一模式存在什么问题而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要研究这一模式的什么问题?都没能呈现出来,那么在论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也即案例分析过程中就容易存在“将案例资料当成自己观点”的倾向。

  3、案例分析过程中大篇幅复制样本案例的常识性资料

  案例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研究设计,也即先介绍我们将从哪些方面或哪些维度来分析该案例,从而能得到研究问题的观点。比如,首先要介绍选取案例的原因,即为什么选择该案例;其次介绍选取案例的过程及依据,即如何选取的该案例及选取该案例的过程;再次便是案例在实证分析部分的呈现过程。在上述过程中,很多作者存在罗列大篇幅案例资料的情况,比如在介绍选取案例原因时,把案例的基本情况都放在了该部分,“美的和海尔所处的中国家电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技术起步以来发展迅速,产业链齐全、产品性价比高,既是中国最早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行业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目前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这些内容对作者来说可能很重要,认为不放这些资料不完整,但对于审稿专家来说,这些内容基本只是常识性信息,对论文研究问题的推导过程作用不大。

  上面我们分析了案例研究法在论文中呈现的三个误区,那么如何在论文中规范呈现案例研究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摘要部分是否呈现普适性观点、研究设计部分是否

  1、摘要部分介绍普适性观点

  如果是以某一案例为例,那么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应着重推导研究问题的观点。比如,吴毅《‘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这篇文章,作者以华中地区A镇石场纠纷为例,分析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的困境。他指出乡村社会中各种既存“权力—利益”的结构,影响着农民维权行为的正常表达。“乡村社会存在各种权力与利益的交叠”,这是乡村普遍存在的倾向,而非华中地区特有的现象,所以该观点是具有普适性,而非仅适用华中地区的观点。

  2、案例简介部分重点介绍样本的选择原因及依据

  介绍样本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应重点呈现研究的过程,也即我们是如何选取案例的。比如田志龙(2007)等学者《企业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与竞争互动——基于中国家电行业的案例研究》这篇文章,作者在介绍案例企业的具体选择时,首先指出“企业市场/非市场行为会受到市场环境与政府干预的影响”,因而选择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家电行业,其次才简要介绍了家电行业这一样本行业的基本情况,比如,“家电行业的发展历史、市场占有率情况、竞争情况”等等,之后就选择的样本企业给出简要说明。

  3、实证部分重点体现分析过程

  实证部分应重点结合研究问题来分析案例资料,而不是“有什么资料,就分析什么资料”。如果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我们在收集资料之前,对论文的研究问题有一个整体把握,也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收集什么资料?汇总之后再进行资料的收集。另一方面,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鉴于研究问题需要,我们可能会收集某些“正面案例”,用于佐证观点,也可能需要收集某些“负面案例”,用于问题分析。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例,需要正确“摆放”其所处的位置。比如,如果是“正面案例”,那么就不能在论文实证分析的开头就引入进行分析,而是应在问题提出和分析之后,用正面案例作为观点的依据来支撑观点的表达;如果是“负面案例”,那么就应重点针对这一案例,比如从不同维度或者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分析,并针对这一案例推导出普适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