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选题的关键要点

时间:2023-04-12 21:18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一、通过文献检索确认选题创新性

  当我们写论文的时候,除了看中文文献,也要看英文文献。因为很多时候,中文文献的某些观点、理论工具可能是从国际学界得到的。这些文献对观点和理论的使用可能会存在偏误,如果只看中文文献,是会影响到我们的研究的。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两头准备,既要看中文文献,也要看英文文献。

  选题过程中所谓的“张力”,其实就是我们对某些问题感到困惑,并且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解释,这样就有可能形成研究问题。也即,我们无法很快地去回答这个问题。只有这样,这个研究问题才有做下去的必要,并且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前人还没有发现的观点。这也就引出了确定研究问题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研究到底能不能做。

  很多作者在找到了一个“张力”或“痛点”之后非常兴奋,立刻就想提出研究问题并开始研究了,但之后在知网、谷歌学术当中一查,发现这个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人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我们的研究之所以会越做越难,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我们发现的这些所谓的值得去做的选题和论题,很有可能已经被其他人研究过了。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一拍脑袋开始构思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找到了一个难题(puzzle)时,先不要急于去做,一定得去“知网”中去搜索,看看相关研究是不是已经被前人研究过了。

  二、论文选题关注“疑问”而非“问题”

  实证研究议题为例,来看建构所谓的实证研究议题过程中的一些反思。之所以选择实证研究来谈,是因为现在有很多观点性的非实证论文,尤其是学界非常知名的一些学者的论文,它们的产生方式与我们平常的学术论文的产生方式不太一样。这些论文很多时候都是约稿。比如,某本杂志去和一位学者联系,邀请他提供一篇解读二十大政策中相关问题的论文。要注意,约稿基本上不必经过同行评议,就可以直接进入到最后的发表环节。而实证论文,基本上都是规定格式写的。也正因此,我们可以学的就是这种“标准的”实证研究的论题设计和选择。换言之,不管什么学科,文学也好,或者是历史学也好,我们做研究时一定要去做“解释”,而不仅仅只是描述。而实证研究就是在做“解释研究”。

  要注意的是,我们关心的是由问题(problem)引发的疑问(question),而不是问题本身。换言之,尤其是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作者而言,他们刚一开始提问时总会提诸如“为什么劳动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为什么残疾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为什么我们的政策啊无法实现相应的这个效果”等问题。但要注意,我们关心的确实是事物中的某个困境,但困境本身还不是我们的研究问题,我们要区分疑问和问题。

  如果我们想去解决现实中的某个困境,比如类似于“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或“如何动员我们的志愿者”这种困境,我们首先要去做一些诊断,也即去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基层志愿者无法被有效动员起来”“为什么劳动工人的权益在一些政策的引导下本应该得到保护,但是最后却没有得到保护”……我们要对此展开思考,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之上,才能设计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一点尤其是适用于公共管理(MPA)专业的作者。

  此前,我在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相关论文的时候,很多同学的论文就写成了工作报告或工作说明书。通篇几乎都在讲我们做了什么。这种文章并不是论文,因为论文必须得有几个要素,其中就包括论题、论点、论据、论证,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即便是少了其中一个,也不能称之为一篇论文。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一下古代历届状元写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章都非常惊艳。它们其实与我们现在讲的论文有相似之处。这些文章中的论点很精彩,论题很清楚,论据也很充分,论证则逻辑严密。

  三、研究问题要聚焦、少用“大词”

  论题若要确定好,研究问题就一定不能特别大,必须得聚焦。研究问题太大,我们就无法讲清楚。很多作者喜欢在论题中用“……化”“……性”,包括“……法治化”“……合法性”等等,或者是喜欢用一些“大词”,包括“共同富裕”“精准扶贫”。要注意的是,这些“大词”其实很难和我们具体要关心的研究问题的论点结合起来。它最多就算是研究背景。我们不能直接去研究它,因为它无法被直接研究,本质上就是一个口号,或是概念,非常笼统而宏观。很多作者为了尽快写成一篇论文,扯了一些很大的词,最后写完后反而无法发表。因此,一定要注意将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聚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一篇得到学术界认可的论文。反之,如果我们所选的研究问题无法聚焦,那写作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因为这种“大词”往往会造成一些敏感问题,也可能会产生与其他人“撞车”的观点。“大词”讲来讲去,我们无法倒腾出其他有新意的东西。只有“往下走、深挖下去”,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理论创新点。其实,做研究和钻井是一样的,只有把井打得足够深,才会有水上来,才有可能找到理论的创新点。